2017年9月29日 星期五

世界上唯一有靈性眼睛的玉石


台灣文石
來自千萬年來的蛻變
幻化成石界精靈
成為世界上
唯一有靈性眼睛的玉石

2017年9月20日 星期三

新北市三峽年度文石展六大驚奇異象

新北市三峽年度文石展六大驚奇異象

新北市三峽文石玉石協會106年年度特展,日期從9月13日至10月1日,有眼睛的文石有很多雅號,有人說大地之眼、天使之眼、石中慧眼,日本人稱為龍眼石,在三峽,我們的前輩林岳董先生,出了一本三峽文石的書,稱三峽的文石為「聖眼文石」,這個名稱,打響了三峽在地的特色,全世界,只有台灣的文石有長眼睛,希望有一天,三峽文石的美能走出新北市,讓三峽文石能成為台灣國寶石!這次的展覽,有六大精彩文石亮相,其他精彩文石,也充滿驚喜讓人耳目一新,歡迎各位貴賓前去欣賞!
 
第一奇 巨眼文石

今年展場提供了一顆史無前例的巨眼文石,一般來說,三峽文石的眼可分腹內眼及珠核眼兩大類,腹內眼有機會出大眼,但大多都眼線不清楚,珠核眼雖然眼線清楚,卻都是小眼,而這顆巨眼文石直徑約7.5公分,眼線不但非常清楚,而且眼圈都沒斷線,這說明,這顆文石,不但是奇石,拋磨工藝更是大師級的師傅,以三峽文石歷年出現的作品,這顆巨眼文石算是目前紀錄保持者。

第二奇 千眼文石萬眼珠

這顆千眼文石約籃球大小,約略呈球狀,整顆文石都是大大小小的眼睛,大眼約2公分,小眼約1公分,眼睛通體遍布,相當稀有,一般通體遍布的都是小小的魚卵眼,但是,這顆文石眼睛大,塊頭也特大,更讓人驚喜的是,眼肉竟然是酒精藍的玉髓肉,玉髓眼在三峽原本就是非常稀少,但這顆千眼文石,俱備嶙骨奇才眼肉兼顧的特色,真的是百年難見。

第三奇 送子觀音

這顆文石長約1公尺,呈筍狀,近看,就是一顆佈滿眼睛的普通石頭,但是,遠遠的看,大約把眼睛與石頭拉開三公尺遠,不可思議的事發生了,儼然看見觀音菩薩手抱嬰孩,尤其這個嬰孩,頭手身軀竟是如此的鮮明,母子緊緊的環抱,讚歎大自然造物,細微處充滿神蹟,這顆石頭,渾然天成,完全沒有人為雕刻,靜思遠望,益感母愛溫馨。

第四奇 貴妃出浴

這顆石頭不大,略呈長條形,長約10公分,前端風化跳眼,本是可惜的殘件,但是,在擁有者不捨下含淚拋光,竟然出現神奇風景,殘眼拋光後,出現了一具美女出浴圖,頭髮,眼睛,鼻子,下巴,雙峰,瘦腰,唯妙維肖一一俱全,豐腴的身材絕色天嬌,讓俗夫不思意遐想,這難道是仙女下凡,化身人間,要與您常伴左右嗎?(更正,作者來函,裸女圖 眼掉落下自然呈現 完全沒拋光)

第五奇 巨筍參天

這顆文石大約1公尺高,白底嫩膚,眼眼相應,是藏家夢幻逸品,本身就奇巧難尋,整隻石筍無接無斷更是精彩,龐然大物,震懾五洲,這顆文石剃皮留肉,石筍文石最怕做白工,當辛苦除去玄武母岩,卻是一個白菜頭,真的是欲哭無淚,但是,這顆巨筍文石肉白眼明,是件不可多得的精品。

第六奇 火眼金睛

這顆文石不大,約手把件,有黃金色的眼圈,瞳孔有放射狀的太陽光芒,石形端正大眼居中,是一顆中規中矩的精品文石,三峽文石的眼圈,一般以黑色或咖啡色居多,金色眼圈本來就是稀有,瞳孔有放射狀的細絲清楚可見,更是一絕,如果石癡能手握這顆火眼金睛,大概做夢也會偷笑,這顆文石,可歸類為珠寶等級,明亮的大眼,楚楚放光,如靚女挑情,沒有一個石癡能抗拒她的誘惑。

2017年9月1日 星期五

石頭不語 最懂我心

石頭不語 最懂我心



我們的生命比不過山川河水,甚至比不過一塊石頭,山川說著我們聽不懂的話,石頭以沉默訴情。千年之後,我們不在人間,但是聽不懂的祝福沉默的關懷依然存在。山不言,石不語,真心不願你錯過一粒煙雨紅塵!


東漢許慎《說文解字》認為“玉之美,有五德”

第一德,玉石顏色溫潤光澤,這是富有仁德的表現
第二德,根據玉石外表紋理可以了解其內部結構,這是表裡如一、心懷坦蕩的表現


第三德,玉石之音,舒展清揚,傳播久遠而音韻和悅,這是富有智慧和遠謀的表現


第四德,玉石堅硬,寧折不彎,這是堅貞和勇敢的表現
第五德,玉石廉潔不貪、潔白正直,這是匡扶正氣、倡導清廉的表現。


君子比德於玉,所以,遠在周朝,文人腰間配玉,《詩經.衛風》的詩中寫道︰「有匪君子,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。」意思是說,這位文雅的君子,就像經過仔細的切、磋、琢、磨的玉石一樣。說明君子之美如同玉石砥練一般,經過高度的人生修行才可以達到君子如玉的美德。


東周楚人和氏在山中發現一塊外裹岩石的美玉,將這塊玉獻給當時的楚厲王,而楚國御用玉匠聲稱和氏獻上的只是一塊石頭,欺騙了君王。於是楚厲王下令將和氏左腳砍去。


厲王死後楚武王即位,和氏再次將該玉獻給他,武王命令玉工鑑定這塊石頭,鑑定的結果玉匠仍稱是一塊石頭,結果和氏右腳又被砍掉,和氏算是有史以來最苦命的採石人


最後和氏帶著玉石回到山上,在那裡天天慟哭,雙眼都哭瞎了,新即位的楚國國君楚文王派人詢問緣由,和氏說「我並非因被砍去雙腳而傷心,而是寶玉被認定為頑石、忠臣卻被認為是騙子,這才是傷我心啊」楚文王派工匠除去裹在玉石上的岩石,才看到了這塊玉,於是楚文王將該玉璧命名為「和氏璧」。


和氏璧的故事還未完,《戰國策》說張儀被誣盜取和氏璧,《史記》說和氏璧為戰國趙惠文王所有,秦昭襄王在得知和氏璧在趙國後,希望以15座城池來換取和氏璧,這便是成語「價值連城」的由來,後來又有藺相如智取和氏璧,又有「完璧歸趙」的故事。


每一顆石頭,都可傳達一件精彩的故事,台灣文石更是如此,前天跟金緣藝石坊鄧大哥談他牆壁上大海報的文石,


鄧大哥竟然如數家珍的訴說每一顆顆文石的來龍去脈,說到精彩處,眼睛還綻放光芒,說明了收藏「台灣文石」不只是買賣而已,對賣家來說還是濃郁情感的割捨。